當前位置:> 供求商機> 24通道農藥殘留檢測儀JC-24M
24通道農藥殘留檢測儀JC-24M
農藥殘留問題是隨著農藥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而產生的。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以前,農業(yè)生產中使用的農藥主要是含砷或含硫、鉛、銅等的無機物,以及除蟲菊酯、尼古丁等來自植物的有機物。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期間,人工合成有機農藥開始應用于農業(yè)生產。到目前為止,世界上化學農藥年產量近200萬噸,約有1000多種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殺蟲劑、殺菌劑、殺藻劑、除蟲劑、落葉劑等類農藥。農藥尤其是有機農藥大量施用,造成嚴重的農藥污染問題,成為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威脅。
24通道農藥殘留檢測儀JC-24M
缺乏正確使用農藥的基本知識絕大多數(shù)農戶僅用農藥進行防治,原因很簡單:殺蟲效果好,見效快。還有部分農戶不講究用藥技術(如白粉病打葉的正面,霜霉病打葉的背面,不能在晴天正午打藥),一旦認為防治效果不佳,就加大用藥量,結果使病蟲害產生了抗藥性。當有了抗藥性的病蟲害又在危害田間的蔬菜時,就施用更大的藥量來防治。如此惡性循環(huán),蔬菜的農藥殘留就會大大增加。更嚴重的是有的農戶還違章在蔬菜上使用禁、限農藥,用藥后,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還未到就忙于上市,這樣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就更大了。
目前使用的農藥,有些在較短時間內可以通過生物降解成為無害物質,而包括DDT在內的有機氯類農藥難以降解,則是殘留性強的農藥(見有機氯農藥污染)。根據殘留的特性,可把殘留性農藥分為三種:容易在植物機體內殘留的農藥稱為植物殘留性農藥,如六六六等;易于在土壤中殘留的農藥稱為土壤殘留性農藥;易溶于水,而長期殘留在水中的農藥稱為水體殘留性農藥。殘留性農藥在植物、土壤和水體中的殘存形式有兩種:一種是保持原來的化學結構;另一種以其化學轉化產物或生物降解產物的形式殘存。
殘留在土壤中的農藥通過植物的根系進入植物體內。不同植物機體內的農藥殘留量取決于它們對農藥的吸收能力。不同植物對試劑的吸收能力為:花生;大豆;燕麥;大麥玉米。農藥被吸收后,在植物體內分布量的順序是:根;莖;葉;果實。
農藥進入河流、湖泊、海洋,造成農藥在水生生物體中積累。在自然界的魚類機體中,含有機氯殺蟲劑相當普遍,濃縮系數(shù)為5~40 000倍。
請輸入賬號
請輸入密碼
請輸驗證碼
以上信息由企業(yè)自行提供,信息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(yè)負責,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。
溫馨提示:為規(guī)避購買風險,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。